松柏纲是指裸子植物门的一纲。松柏纲植物是现代裸子植物中数目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隶属于4科,即松科、杉科、柏科和南洋杉科,它们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以北半球温带、寒温带的高山地带最为普遍。我国是松柏纲植物最古老的起源地,也是松柏纲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并富有特有的属、种和第三纪孑遗植物,有3科,23属,约150种,为国产裸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经济价值最大的1个纲,分布几遍全国。另引入栽培1科,7属,50种,多为庭园绿化及造林树种。松柏纲最早出现于晚石炭世,当时较单调,多为瓦契杉型,中生代早期世本纲进化松柏纲最为强烈的时期,至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似已达到顶峰,古生代松柏纲已绝灭的类型主要归属于伏脂杉目。
松科
松柏纲松科为乔木,稀灌木,大多数常绿。叶条形或针形:条形叶扁平,稀呈四棱形,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针形叶常2—5针成束,着生于极度退化的短枝顶端,基部包有叶鞘。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小孢子叶球,具多数螺旋状着生的小孢子叶,每个小孢子叶有2个小孢子囊,小孢子多数有气囊;大孢子叶球,由多数螺旋状着生的珠鳞与苞鳞所组成,每珠鳞的腹面(上面)具两枚倒生的胚珠,背面(下面)的苞鳞与珠鳞分离(仅基部结合),花后珠鳞增大发育成种鳞。球果直立或下垂。种子通常有翅;胚具2—16枚子叶。染色体:X=12、13、22。
松科是松柏纲植物中最大而且在经济上又是重要的1科,有10属,约230余种,多产于北半球。中国有10属,113种(包括引种栽培24种),分布遍于全国,绝大多数都是森林树种和用材树种,以及许多还是特有属和孑遗植物。
松科植物以具针形叶或条形叶,叶及种鳞螺旋状排列,种鳞与苞鳞离生,每种鳞具2粒种子等为特色。
杉科
松柏纲杉科为乔木。叶螺旋状排列,同一树上的叶同型或二型;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小孢子叶及珠鳞螺旋状排列(仅水衫的叶和小孢子叶、珠鳞对生),小孢子囊多于2个(常3—4个),小孢子无气囊,珠鳞与苞鳞多为半合生(仅顶端分离),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9枚直立或倒生胚珠。球果当年成熟,种鳞(或苞鳞)扁平或盾形,木质或革质,能育种鳞有2—9粒种子,种子周围或两侧有窄翅。染色体:X=11、33。杉科有10属,16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国产5属,7种,引入栽培4属,7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各省区。
杉科植物以种鳞和苞鳞半合生,种鳞具2—9粒种子,叶披针形、钻形、条形或鳞状,互生,螺旋状排列或2列(除水杉属对生外),小孢子无气囊等为特色。
按照系统发生原则,杉科的金松属分为金松科,其它部分并入柏科。将杉科单列是一种落后的分类方式,但国内的教科书普遍采用。
柏科
松柏纲柏科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交互对生或轮生,稀螺旋状着生,鳞形或刺形,或同一树上兼有两型叶。孢子叶球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交互对生,小孢子囊常多于2个,小孢子无气囊。珠鳞交又对生或3—4片轮生,珠鳞腹面基部有1至多枚直立胚珠,苞鳞与珠鳞完全合生。球果通常圆球形,种鳞盾形,木质或肉质,熟时张开或肉质合生呈浆果状。种子两侧具窄翅或无翅,或上端有1长1短的翅。染色体:X=11。
柏科共22属,约150种,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中国产8属,29种,分布几遍全国,另引入栽培1属,15种。
柏科植物以叶对生或轮生,具两型叶,种鳞和苞片完全合生,珠鳞交互对生或3—4片轮生,胚珠直立等为特色。
南洋杉科
松柏纲南洋杉科为常绿乔木,髓部较大,皮层具树脂。叶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鳞形、钻形、三角状卵形、披针形至椭圆形,基部延下生长。雌雄异株或同株,雌球花单生枝顶,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苞鳞,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或在苞鳞腹面有一相互合生、仅先端分离呈舌状的珠鳞,珠鳞的腹面基部具一倒生胚珠,胚珠离生或埋藏于珠鳞内并与其合生。球果2~3年成熟,苞鳞木质或厚革质,扁平,先端三角状或成尾状尖头;种鳞与苞鳞离生或合生,扁平,无翅或两侧具翅,或顶端具翅;成熟时种鳞与苞鳞从果轴上脱落。南洋杉科仅南洋杉属和贝壳杉属两属,约40种,分布于南半球的大洋洲、南美,向北达马来西亚及菲律宾,我国有部分引进。南洋杉科木材早材管胞径壁具缘纹孔互列,为多角形,材质较好;引种栽培的地区多作园林绿化或庭园观赏树。
松柏纲松科为乔木,稀灌木,大多数常绿。叶条形或针形:条形叶扁平,稀呈四棱形,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针形叶常2—5针成束,着生于极度退化的短枝顶端,基部包有叶鞘。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小孢子叶球,具多数螺旋状着生的小孢子叶,每个小孢子叶有2个小孢子囊,小孢子多数有气囊;大孢子叶球,由多数螺旋状着生的珠鳞与苞鳞所组成,每珠鳞的腹面(上面)具两枚倒生的胚珠,背面(下面)的苞鳞与珠鳞分离(仅基部结合),花后珠鳞增大发育成种鳞。球果直立或下垂。种子通常有翅;胚具2—16枚子叶。染色体:X=12、13、22。
松科是松柏纲植物中最大而且在经济上又是重要的1科,有10属,约230余种,多产于北半球。中国有10属,113种(包括引种栽培24种),分布遍于全国,绝大多数都是森林树种和用材树种,以及许多还是特有属和孑遗植物。
松科植物以具针形叶或条形叶,叶及种鳞螺旋状排列,种鳞与苞鳞离生,每种鳞具2粒种子等为特色。
杉科
松柏纲杉科为乔木。叶螺旋状排列,同一树上的叶同型或二型;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小孢子叶及珠鳞螺旋状排列(仅水衫的叶和小孢子叶、珠鳞对生),小孢子囊多于2个(常3—4个),小孢子无气囊,珠鳞与苞鳞多为半合生(仅顶端分离),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9枚直立或倒生胚珠。球果当年成熟,种鳞(或苞鳞)扁平或盾形,木质或革质,能育种鳞有2—9粒种子,种子周围或两侧有窄翅。染色体:X=11、33。杉科有10属,16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国产5属,7种,引入栽培4属,7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各省区。
杉科植物以种鳞和苞鳞半合生,种鳞具2—9粒种子,叶披针形、钻形、条形或鳞状,互生,螺旋状排列或2列(除水杉属对生外),小孢子无气囊等为特色。
按照系统发生原则,杉科的金松属分为金松科,其它部分并入柏科。将杉科单列是一种落后的分类方式,但国内的教科书普遍采用。
柏科
松柏纲柏科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交互对生或轮生,稀螺旋状着生,鳞形或刺形,或同一树上兼有两型叶。孢子叶球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交互对生,小孢子囊常多于2个,小孢子无气囊。珠鳞交又对生或3—4片轮生,珠鳞腹面基部有1至多枚直立胚珠,苞鳞与珠鳞完全合生。球果通常圆球形,种鳞盾形,木质或肉质,熟时张开或肉质合生呈浆果状。种子两侧具窄翅或无翅,或上端有1长1短的翅。染色体:X=11。
柏科共22属,约150种,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中国产8属,29种,分布几遍全国,另引入栽培1属,15种。
柏科植物以叶对生或轮生,具两型叶,种鳞和苞片完全合生,珠鳞交互对生或3—4片轮生,胚珠直立等为特色。
南洋杉科
松柏纲南洋杉科为常绿乔木,髓部较大,皮层具树脂。叶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鳞形、钻形、三角状卵形、披针形至椭圆形,基部延下生长。雌雄异株或同株,雌球花单生枝顶,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苞鳞,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或在苞鳞腹面有一相互合生、仅先端分离呈舌状的珠鳞,珠鳞的腹面基部具一倒生胚珠,胚珠离生或埋藏于珠鳞内并与其合生。球果2~3年成熟,苞鳞木质或厚革质,扁平,先端三角状或成尾状尖头;种鳞与苞鳞离生或合生,扁平,无翅或两侧具翅,或顶端具翅;成熟时种鳞与苞鳞从果轴上脱落。南洋杉科仅南洋杉属和贝壳杉属两属,约40种,分布于南半球的大洋洲、南美,向北达马来西亚及菲律宾,我国有部分引进。南洋杉科木材早材管胞径壁具缘纹孔互列,为多角形,材质较好;引种栽培的地区多作园林绿化或庭园观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