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天下第一香”的美誉,与菊、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同时也和梅、竹、菊合称“四君子”。兰花一般指的是兰科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多样、最广布的科之一。兰科现在大约有28,000个物种,分布在有700多属中,和另外100,000余个园艺家培养的交配种和变种。所有的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为《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范围。它与菊科是种子植物的两个最大的科,但因成员数量不断变化而无法确定哪个科更大。兰花的物种数量几乎与真骨鱼类相等,是鸟类的两倍多,更是哺乳动物的四倍,大约占了所有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约6-11%。
而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兰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生活方式有地生(如红门兰、白芨、绶草等)、附生(或有岩生,绝大部分兰花皆有附生习性)和最奇特的腐生(如天麻、山珊瑚、上须兰、兰属的大根兰和多根兰等等),也有少数为攀缘藤本(如香草兰),有须根,附生的有气根;茎直立、悬垂或攀缘;单叶互生,有叶鞘;花因与昆虫的授粉模式而特化出唇瓣,花器构造复杂;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主要见于附生兰。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有些品种的花朵大型而美丽,而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因此常作为花卉栽培观赏。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兰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生活方式有地生(如红门兰、白芨、绶草等)、附生(或有岩生,绝大部分兰花皆有附生习性)和最奇特的腐生(如天麻、山珊瑚、上须兰、兰属的大根兰和多根兰等等),也有少数为攀缘藤本(如香草兰),有须根,附生的有气根;茎直立、悬垂或攀缘;单叶互生,有叶鞘;花因与昆虫的授粉模式而特化出唇瓣,花器构造复杂;假鳞茎是兰科植物特有的器官,主要见于附生兰。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有些品种的花朵大型而美丽,而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因此常作为花卉栽培观赏。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